11月5日下午3点,泥轩电子艺术空间将为大家带来郭锐文(Raven Kwok)个展“自相似”,围绕这次展览的主题,我们还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60年代以来欧普艺术、早期计算机输出和算法机器绘画的原作,希望能让观众在一个空间体验现代艺术和当代生成艺术结合的美妙感受。
· 1960-1970:欧普艺术和机动艺术 ·
————————
————————
————————
”
伴随计算机艺术的诞生,欧普艺术和机动艺术始终都是和计算机生成艺术关系密切的流派,首先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件1960年 Jeffrey Steele 的手绘原作。
Jeffrey Steele, 几何构图 #3, 1960, 57.5x78cm
这件作品极好的体现了艺术家通过基本几何形态作为自我创作语言的表达,也为观众体验60年代欧普艺术提供了一份优秀的档案,干粉颜料和阿拉伯树胶纸结合默契,今天,他依然可以体现出鲜活的现代气质。当然,为了更好地呼应计算机和随机数的内容,我们还为大家带来了机动艺术家 Gerhard von Graevenitz 的一件1970年计算机输出作品。
Gerhard von Graevenitz, 无题,电脑绘图仪绘画, 约1970, 50x40cm
Gerhard von Graevenitz(1934-1983)是一位德国机动艺术家,新倾向主义艺术运动的共同创始人,也是欧普艺术运动的成员。他同时属于 "0派"的国际艺术家团体一员。他被视为年轻一代(自1958年以来)建设性具体艺术的代表之一。
这件典型的70年代早期计算机生成艺术作品,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颇具怀旧感,对早期计算机艺术原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临现场观看。
我们可以发现凝练简约的几何表现语言在欧普艺术和早期计算机生成艺术中的普遍共性。而这也将为我们今天欣赏“自相似”展览提供良好的基础共识。
· 1980-2010:机器绘画和网络生成 ·
————————
大约80年代之后,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算法机器绘画得到了更为长远的发展,在这个领域中,Jean-Pierre Hébert 先生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也是我本人最喜爱的机器绘画先驱,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有幸为大家带来一件 Jean-Pierre Hébert 先生算法机器绘画。
Jean-Pierre Hébert, 一条黑线的乐曲13, 1976-1977, 41x28cm
Jean-Pierre Hébert 开创了原始代码为基础的概念性绘画创作。他在纸、沙和水上制作算法、抒情和精神作品,以及视觉音乐和装置。他的作品在全球广泛展出,并取得了高度认可。
在发现了 John Cage 的作品之后,Jean-Pierre Hébert 先生强烈地认同了他的哲学,(一种来自于东方的禅宗思想)他的作品目的是表达宁静的美和宁静的冥想,相对于之前计算机语言的表达,Jean-Pierre Hébert 先生算法绘画高度成熟度的特征将在现场得到体现。这些作品,也为我们今天理解“成熟”的生成艺术提供了极佳的参考。
John Maeda 曾经表示 Bruno Munari 和 Paul Rand 对他工作的影响,从这些著作封面中,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基本几何在算法艺术中的重要位置。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互联网的诞生,一股强大的生成艺术运动通过 Flash 为代表的网络软件,开始向全球爆发。以 MIT 学院的 John Maeda 和 Casey Reas 为代表的群体,不但创立和发展了优秀的生成艺术社区,还在2000年初期为我们带来了延续生成艺术的重要工具 Processing,这场持续了接近30年的运动至今依然是整个生成艺术届的核心力量之一,而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艺术家郭锐文,正是这场运动中的优秀一员。与全球诸多生成艺术展览一样,“自相似”是基于 Processing 的实验,也是今天延续“生成艺术”底层探索的演习。结合互动软件和循环动画的个性化表达,很好地延续发展了手绘欧普艺术、机动艺术、早期计算机输出和算法机器绘画的艺术性,并在当下呈现出鲜活的全新风貌。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互联网的诞生,一股强大的生成艺术运动通过 Flash 为代表的网络软件,开始向全球爆发。以 MIT 学院的 John Maeda 和 Casey Reas 为代表的群体,不但创立和发展了优秀的生成艺术社区,还在2000年初期为我们带来了延续生成艺术的重要工具 Processing,这场持续了接近30年的运动至今依然是整个生成艺术届的核心力量之一,而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艺术家郭锐文,正是这场运动中的优秀一员。与全球诸多生成艺术展览一样,“自相似”是基于 Processing 的实验,也是今天延续“生成艺术”底层探索的演习。结合互动软件和循环动画的个性化表达,很好地延续发展了手绘欧普艺术、机动艺术、早期计算机输出和算法机器绘画的艺术性,并在当下呈现出鲜活的全新风貌。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互联网的诞生,一股强大的生成艺术运动通过 Flash 为代表的网络软件,开始向全球爆发。以 MIT 学院的 John Maeda 和 Casey Reas 为代表的群体,不但创立和发展了优秀的生成艺术社区,还在2000年初期为我们带来了延续生成艺术的重要工具 Processing,这场持续了接近30年的运动至今依然是整个生成艺术届的核心力量之一,而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艺术家郭锐文,正是这场运动中的优秀一员。与全球诸多生成艺术展览一样,“自相似”是基于 Processing 的实验,也是今天延续“生成艺术”底层探索的演习。结合互动软件和循环动画的个性化表达,很好地延续发展了手绘欧普艺术、机动艺术、早期计算机输出和算法机器绘画的艺术性,并在当下呈现出鲜活的全新风貌。
· 自相似|Self-similarity ·
————————
这是泥轩 MUD Gallery 第一次尝试全场电子屏幕的生成艺术展览,结合现场交互式数据捕捉功能,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截然不同的观展感受。
郭锐文 Raven Kwok, A7AA[2],泥轩 MUD Gallery
显而易见的是,“自相似”中的系列作品,是郭锐文对于内心和计算机艺术史的强烈回应,精湛的算法技艺在运动和细节中体现无疑,足以确立一种个人风格。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各种网络上下载到一些代码语言用以编辑自己的内容,但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要达到成熟艺术家这般的流畅绝非易事。除了每天持续的高强度训练之外,以我之见,这其中还多半是天赋所致。
郭锐文 Raven Kwok, C4F6[3],泥轩 MUD Gallery
郭锐文的作品名喜欢用加密的数字和大写英语符号来编撰,诸如:1DEFD,这种习惯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优秀的生成艺术家中,每当我看到这种表达的时候,就如听到作者默默的暗示我们,不用关注过多自然语言的评述,不如让代码(CODE)直接进入你的内心。
既然如此,对于这次展览,我们已经无需创造更多的言辞来形容,而是应该将关注全部投射给作品。我个人始终相信,体验一件真正的生成艺术,只有三种最佳的方法:第一种是在展览现场体验,第二种是在互联网上交互,第三种就是收购回家。
如果你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欢迎您来现场参与,展览从11月5日开始一直延续到2月1日,这将是我们今年最长的一个展期,期待您的到来,与我们共同感受生成艺术的独特魅力。